「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包含答案)

一、简答题(15分,每小题5分)

1试用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标准。

答:机械零件的主要设计标准有:

1静强度标准,即s£[s],或t£[t]。

2疲劳强度标准,即

3摩擦设计标准。

4.其他标准:(1)刚度标准;y£[y] 或q£[q] 或j£[j];(2)可靠性标准。

2。机械零件设计中常用的第一、三、四种强度理论适用于哪种材料?这些强度理论用于计算哪些最大值?

答:

1。最大主应力理论(第一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危险状态的断裂是由于单元体上最大的拉应力(即主应力)s1)因此,其他斜面上的应力对损伤没有影响。根据实践,这只适用于脆性材料(如灰铸铁)的强度理论。脆性材料的抗压能力一般远大于抗拉能力,即压缩强度极限远大于抗拉强度极限。因此,当已知部件危险剖面上的主应力s1>s2>s3根据该理论获得的拉伸或弯曲计算应力为: sca=s1 或 ** =|s3| ,取两种类型中绝对值较大的一种。

2。最大剪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该理论认为,危险状态的屈服是由单元中最大的剪应力引起的,其他斜面上的剪应力对屈服没有影响。适用于塑料材料(如钢)的强度理论。当你知道零件危险部分的主应力时s1>s2>s3计算应力为:sca=s1-s3 。

3。统计平均剪应力理论(第四强度理论,也称为最大变形能理论)。该理论认为,虽然最大剪应力是危险材料屈服的主要原因,但其他斜剪应力也对屈服有影响,因此材料的屈服强度应用物理量来反映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称为统计平均剪应力。它也适用于塑料材料的强度理论。

3。摩擦设计通常使用条件计算来限制机械零件的磨损。请写三个主要的条件计算标准公式,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含义。

答:耐磨性是指作为相对运动部件的工作表面抵抗磨损的能力。由于磨损计算没有可靠和定量的计算方法,条件计算通常用于检查压力p不超过允许值,以确保工作面不会过度磨损;此外,计算压力和速度乘积pV值不得超过允许值,以限制单位接触表面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摩擦功率不得过大,可防止胶合损伤。有时需要计算工作速度V。这些标准可以写成:p£ [p] MPa ;pv £ [pv] MPa×m/s;v£ [v] m/s 。式中,p—工作表面的压力,MPa;[p]—材料的许用压强,MPa;v—工作速度,m/s;[pv]—pv的许用值,MPa×m/s;[v]—v的许用值,m/s。

二、标准件选择与设计(15分,每小题3分)

1.请按国标GB/T 27-1988标注以下螺栓:公称直径d=14mm,长L=80mm,细牙螺距p=1mm,A双头螺柱。

答:螺栓AM14X1X100 GB/T 27-1988。

2.请按国标GB/T 1096-1979分别标注以下两个键:1)b=18 mm,h=11 mm,L=120 mm圆头平键(A型);2) b=18 mm,h=11 mm,L=150 mm方头平键(B型)。

答:1) 键18X120 GB/T 1096-1979;

2)键B18X150 GB/T 1096-1979。

3.请按国标GB/T 117-2000注明以下圆锥销:d=12mm,L=150 mm,材料为35号钢,热处理硬度为HRC28~38,无表面处理。

答:销12X150 GB/T 117-2000

4请指出代码为6318/P3、72911B、23230/C3三种轴承的类型、尺寸系列、内径、结构、公差和间隙。

1)6318/P3:内径为90mm,03深沟球轴承,3级公差,正常结构,0组间隙;

2)72911B:内径为55mm,29尺寸系列角接触球轴承,0级公差,接触角40°,0级游隙;

3)23230/C3:内径150mm,32调心滚子轴承,0级公差,正常结构,2组间隙;

5根据以下典型机械零件的代码,请分别指出其公称尺寸。

(1)带:A2500 GB/T 11544-1997

(2)链:10A—2—100 GB/T1243—1997(注:10A链节距为15.875mm)

(3)联轴器:YL6联轴器

GB/T 5843-1986

(1)基准长度为2500mm的普通A型V带;

(2)A系列、节距15.875mm、2滚子链排,100节;

(3)主动端为J型轴孔,A型键槽,d=35mm,L=70mm;从动端为J1型轴孔,B型键槽,d=32mm,L=60mm凸缘联轴器;

三、问答题(10分)

液体滑动轴承摩擦副的不同状态如下图所示。哪些状态符合动压润滑条件?哪些状态不符合动压润滑条件?为什么?

V V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V V

(a) (b) (c) (d)

题三图

答:如问题三图所示(a)(d)图形状态符合动压润滑条件,因为如图所示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形成收敛楔;相反,(b)(c) 动压润滑不状态不能形成动压润滑,因为这种相对运动方向只能形成发散油楔。

四、分析题(10分)

如下图所示为二次蜗杆传动,已知蜗杆3的螺旋线方向为右旋,蜗轮4的转向如图所示,轴I为输入轴轴:

(1)轴I和轴Ⅱ的转向

(2)全部的蜗轮、蜗杆的螺旋线方向

(3)蜗轮2和蜗杆3的分力方向

(注:蜗轮2与蜗杆3的轴向力方向相反)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题四图

答:如图所示。

五、固定在钢柱上的支架如下图所示。知道载荷P=7000N,其作用线与垂直线的夹角a=45°,底板高h=400mm,宽b=200mm。最合适的螺栓直径由不滑动条件确定。(15分)

说明本主题计算中可能使用的公式和数据如下:

(1)表面不滑动条件下的预紧力公式: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其中:取f=0.3;取C1/(C1 C2)=0.2,则C2/(C1 C2)=1-0.2=0.8;取Kf=1.2,PH、PV分别是整个零件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

(2)螺栓材料为Q235,强度级别4.6,屈服应力为sS=240MPa。

(3)取安全系数S=4.2。

(4)M12普通粗牙螺纹d1=10.106、M14普通粗牙螺纹d1=11.835、M16普通粗牙螺纹材d1=13.835。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问题五图 托架底板螺栓组连接

解决方案:本例由横向、轴向载荷和翻转扭矩的螺栓组连接。此时,一般采用拉普通螺栓计算。除了可能断裂的螺栓外,支架还可能沿接头表面滑动,在翻转扭矩的作用下,接头表面的上部可能离开接头,下部可能被压碎。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根据不离开接头的条件进行预选F从而求出F’和F0,再确定螺栓直径,然后验算不滑移不压溃等条件;另一种是由不滑移条件先求F从而求出F”和F0,然后确定螺栓的直径,然后检查不离缝、不压碎等条件。本例按后一种方法计算。

1.受力分析

(1)计算螺栓组的工作载荷

在工作载荷P螺栓组承受以下力和翻转力矩:

轴向力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横向力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翻转力矩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N×mm

(2)计算单个螺栓的最大工作张力F

由轴向力PV引起的工作拉力为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在翻转力矩M底板有绕组OO轴顺时针翻转的趋势,OO轴上方的螺栓被拉并加载,而下的螺栓被减载,因此上的螺栓受力较大。M最大工作拉力按给定公式计算: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因此,上部螺栓的最大工作张力是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3)螺栓的预紧力应根据不滑动条件要求F’

在横向力PH底板的接合面可能会滑动。翻转力矩M一般不考虑影响,因为在M虽然底板一侧的压力增加,但另一侧的压力也同样降低。考虑到轴向力对预紧力的影响,参考类型(4-19)和(4-7),底板不滑动的条件可列出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从而预紧力为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根据已知条件,f=0.3;C1/(C1 C2)=0.2,则C2/(C1 C2)=1-0.2=0.8;取Kf=1.2,求得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4)螺栓总拉力F0

由式(4-9)得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2螺栓直径根据拉伸强度确定

已知螺栓材料的强度等级4.6的Q235,sS=240MPa。在不控制预紧力的情况下,螺栓的安全系数与其直径有关。此时,应采用试算法确定螺栓直径:螺栓的公称直径d在M6~M16范围内和接近M16,已知S=4.2,则许用应力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MPa

螺栓危险截面直径为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mm

所以,选用M16普通粗牙螺纹。

六、试设计带式输送机V带传动。已知电机额定功率P=3.5kW,转速n1=1440rpm,传动比i=4.0,单班制。工况系数KA=1.1、主动轮的基准直径D1380mm、选A型V带的基准长度Ld=1600mm。要求计算的内容包括:大带轮直径、带速和包角验算、带根数、预紧力和压轴力。(15分)

说明:本题目计算中可能使用的公式有:

1。带长与中心距关系公式: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提示:当只有a0不同的数量可以用于未知数量a0在代入式中,使等式近似成立a0即解(带长精确到1)。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2.包角公式: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3。带根数计算公式: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其中Pca计算功率,单根V带传递功率P0=1.02kW、功率增量DP0=0.17kW、Ka=0.98、KL=0.99。

4。预紧力计算公式: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其中v为带速m/s。

[解]

1确定计算功率Pca

已知工作情况系数KA=1.1,故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2确定大带轮的直径

已知主动轮的基准直径D1=80mm。计算从动轮的基准直径D2。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mm

取D2=320mm。

3.验算带速

「考试试题」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分享

m/s,速度合适。

4确定传动中心距离

已知带的基准长度Ld=1600mm。设a0=500mm,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计算实际中心距a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5.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a1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主动轮上的包角合适。

6.计算V带的根数z

已知n1=1440rpm、D1=80mm、i=4.0, P0=1.02kW,,DP0=0.17kW,Ka=0.98,KL=0.9,则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取z=4根。

7.计算预紧力F0

已知q=0.10kg/m,则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8.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Q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解毕。

七、某齿轮轴由一对30212E轴承支承,其径向载荷分别为Fr1=4500N,Fr2=3400N,作用于轴上的轴向外载荷FA=1400N,其方向如图所示,取载荷系数ƒP=1.2。试计算两轴承的当量动负荷P1=?,P2=?,并判断哪个轴承寿命短些。(10分)

注:已经30212E轴承的有关参数如下:Cr=59250 N,e=0.35,X=0.4,Y=1.7,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题七图

解:(1)先计算轴承I、II的轴向力FaI、FaII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因为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所以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2)计算轴承1、2的当量动载荷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故径向当量动载荷为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因为,PI <PII所以轴承II寿命短些。

解毕。

八、结构设计改错题(本题10分)

下图为斜齿轮、轴、轴承组合结构图。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油脂润滑,请指出该轴系结构设计中的错误。要求:

1. 在图中用序号标注设计错误处;

2. 在图下方的空白处标注序号,按序号列出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

3. 不必在图中直接改正。

「考试试题」分享2010年机械设计期末考试题

题八图

答:

(1)联轴器的键1应采用C型键联接,同时,键的布置应与齿轮轴段处的键在同一母线上;

(2)轴承端盖与轴之间应有间隙并设计密封件;

(3)左边轴承轴段与轴承端盖轴段之间应设计一个阶梯,不应为同一直径轴,以便于轴承安装;

(4)左轴承端盖与轴承座间应有垫片;

(5)左端轴承内圈厚度应略高于轴环厚度;

(6)齿轮宽度应略短于相应轴段长度1-2mm;

(7)齿轮轴上的键长应短于轴段长度;

(8)右端轴承内圈厚度应略高于轴环厚度;

(9)、右轴承端盖与轴承座间应有垫片;

记得关注噢!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